一、动机
1.含义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动机可以激起或抑制人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原因。
按需要的种类,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的初级的、原发性动机,也称为内驱力。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心理、社会需要有关的后天习得的动机。
2.动机产生的原因
1)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需要联系紧密,但它又不同于需要。只有当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推动或阻止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2)外在条件是诱因。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
3.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整功能
二、兴趣
1.兴趣概述
1)兴趣的定义
兴趣是指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人对有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向神往,优先给予注意,并积极从事与此事有关的活动。
2)兴趣的分类
人的兴趣多种多样,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主要有:
a.按兴趣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兴趣和低级的兴趣。
b.按兴趣的内容或倾向性的不同,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c.按兴趣的起因,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所谓直接兴趣,就是由于对事物或活动本身需要而引起的兴趣;所谓间接兴趣,就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而是对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例如,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但他又不想考试不及格,这种对学习活动的未来结果发生的兴趣就是间接的学习兴趣。
3)兴趣的品质
a.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的范围大小,即兴趣广泛与否;
b.兴趣的中心,指对某个特定领域的事物形成更浓厚、更强烈的兴趣;
c.兴趣的稳定性,指对事物具有持续、稳定的兴趣;
4)兴趣的效能,指兴趣能积极推动人的活动,提高活动的效能,即兴趣对认知的推动作用。
2.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应注意:
1)使学生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个体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
3)利用学生已有兴趣的迁移
4)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